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9-10-17 16:31 来源:电竞外围 作者:教务处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现代农艺技术( 010200 )
二、入学要求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
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培养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作物、园艺植物栽培、有害生物防治、农业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农产品加工与贮运等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在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态园区、农业合作社、种子公司等农业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有一定思维和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强;具有良好沟通交往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体魄和健康心理。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有较强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开拓创新意识,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身心健康。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设施构建、土壤与肥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生理、遗传与育种、环境与气候,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和一般应用文写作;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农业基本政策法规,学会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
专业技能:具有熟练的果树、作物、蔬菜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对盆景花卉进行整型修剪,在嫁接、移栽等方面技能纯熟,掌握作物从整地、育苗到管理、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方法,准确判断病虫害危害,适时提出防治措施;熟悉各种设施构建和管理技术,能准确扑捉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专业知识:掌握种植产品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懂得企业管理的一般性知识,学会市场营销的基本路线。
专业技能:具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术,能独立主持产品的科研开发,学会分析市场走向,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能组织管理小型加工企业或流水作业,能策划市场营销。
七、课程结构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公共艺术、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计算机应用基础9门。
公共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社交礼仪、插花艺术3门。
专业技能课10门,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核心课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根据教学进度和农事进程,安排实训。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详实记录,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增强对相关课程的感性认识。
(一)公共基础课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
2、专业核心课
3、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接受企业岗位训练,掌握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知识能力。强化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以尽快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
3.1顶岗实习采取统一安排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顶岗实习安排,结合生产季节和顶岗实习单位的需求灵活掌握。
3.2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学校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应一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
3.3实习过程中,学校选聘专业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
3.4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
项岗实习期间,学生须严格遵守毕业顶岗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保密要求,严格请假制度,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或无故缺勤;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写实习笔记,实习完毕后,学生要写出个人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团队合作、学习钻研等六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对每一位实习生做出评价,在实习考核表上签署意见。
实习单位评价不合格的学生视为实习不合格。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日记、实习总结的质量评定实习成绩,签署意见。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开好实习总结会;两周内,写出实习总结,上报学校。
九、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期为18-20周,其中教学时间不少于18周(含复习考试、入学教育、社会实践等2周)。周学时为30学时 ,每天6学时。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教学安排建议
实习安排建议
十、教学实施
(一)师资条件
校内专职教师要求:主讲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具有助理讲师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
实训指导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有技师及以上资格,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企业兼职教师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等级技能证书,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从业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
(二)实训条件(教学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种子检测室、植物组织培养室、土壤检测分析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实训基地由学校独立建设或与外部企事业单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能满足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1.种子检测室
2.植物组织培养室
3.土壤检测分析室
4.植物病理实验室
(三)教学资源
1.图书资料 专业图书资料基本上能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并建有电子阅览室。
2.交流资料 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资料;有一定数量的校际学术、教学研究交流资料;有历年校刊、论文及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报告)等完整资料。
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用挂图、模型、教具、教学录像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4.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5.具有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上机课单人单机,并配有必需的教学软件。
6.注重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7.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四)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
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社交礼仪、哲学与人生)
1、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语文
1、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2、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能通过网络、书报和杂志等各种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量,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
3、加强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增加就业机会,化解就业风险。
数学
1、在复习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英语
1、学习300个左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
2、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读懂与专业相关的简单技术、业务资料,如:简单的产品说明、广告和操作说明等,并能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3、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如:接待、处理业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以及填写业务表格和相关票据等。
4、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职业需求。
化学基础
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
4、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加强文字录入及0ffice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增加就业机会,化解就业风险。
体育与健康
1、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2、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3、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公共艺术
通过音乐美术鉴赏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专业技能课】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职业技能,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任务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特色。专业技能课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植物生产与环境
知识教学目标:获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主要了解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种类;掌握激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营养、土壤等主要因素对植物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能够判断植物生长环境因素的优劣;学会根据植物种类和品种,调控限制影响环境因素。
能力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主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施用原则和技术。掌握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
思想教育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植物保护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2、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3、了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4、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2、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4、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5、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6、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草、鼠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具有从事病、虫、草、鼠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3、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果树(茶叶)生产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2、掌握果树(茶叶)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初步掌握果品(茶叶)品质检验的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果树(茶叶)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2、能独立完成优质果树(茶叶)种苗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育苗技术;3、掌握当地主栽果树(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茶叶)的整形与修剪技术;4、学会制订果(茶)园周年生产计划;5、掌握果(茶)树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6、熟练掌握春茶炒制技术。
思想教育目标:1、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蔬菜生产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蔬菜作物的栽培制度、栽培设施的类型、性能;2、掌握设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方法和主要蔬菜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4、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初步掌握果蔬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蔬菜蔬种类10-20种、主要种类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2、能独立完成优质蔬菜育苗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3、掌握当地主栽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技术。4、学会制订蔬菜周年生产计划。5、掌握蔬菜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及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学会根据市场需求规律和各种蔬菜的生产特点,及时调整所种植蔬菜的种类。
思想教育目标:1、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农作物栽培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识记主要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2、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管理
1.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制度;完善教学质量检查、监控的督导机制;实行教师业务、学生学籍的网络化管理。
2.建立健全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安全、考勤管理制度和实践成绩评估体系。
3.形成规范教学文件。
(六)教材选用建议
本专业主要教材选用见表。
主要教材选用表(建议)
十一、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学段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强化专业技能考核。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用于生产第一线的各专项技能,要强化对实践技能的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在毕业前进行,既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项技能,也便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价。实践技能是专业技能模块所教授的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以学校规定范围,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同时,可结合学生取得资格证书相关内容进行考核。
3.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依据学生表现、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鉴定成绩记入档案,建立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证书后方可毕业的“多证”制度。
九、其他
1.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在结业后2~3年内,参加学校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成绩达到规定合格标准的,换发毕业证书。
2.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帮助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现代农艺技术( 010200 )
二、入学要求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三、基本学制
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培养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作物、园艺植物栽培、有害生物防治、农业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农产品加工与贮运等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在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态园区、农业合作社、种子公司等农业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果园管理 | 果树园艺工 | 林果生产 |
2 | 蔬菜管理 | 蔬菜园艺工 | 蔬菜生产 |
3 | 茶园管理 | 茶艺工 | 茶树生产与茶叶加工 |
4 | 农作物生产经营 | 农艺工、植保工等 |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生产管理 |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有一定思维和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强;具有良好沟通交往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体魄和健康心理。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有较强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开拓创新意识,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身心健康。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设施构建、土壤与肥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生理、遗传与育种、环境与气候,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和一般应用文写作;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农业基本政策法规,学会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
专业技能:具有熟练的果树、作物、蔬菜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对盆景花卉进行整型修剪,在嫁接、移栽等方面技能纯熟,掌握作物从整地、育苗到管理、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方法,准确判断病虫害危害,适时提出防治措施;熟悉各种设施构建和管理技术,能准确扑捉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专业知识:掌握种植产品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懂得企业管理的一般性知识,学会市场营销的基本路线。
专业技能:具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术,能独立主持产品的科研开发,学会分析市场走向,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能组织管理小型加工企业或流水作业,能策划市场营销。
七、课程结构
![]() |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公共艺术、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和计算机应用基础9门。
公共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社交礼仪、插花艺术3门。
专业技能课10门,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核心课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根据教学进度和农事进程,安排实训。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详实记录,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增强对相关课程的感性认识。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 学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职业观和职业规划技能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36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学生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培养,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 | 36 |
3 |
哲学 与人生 |
依据《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36 |
4 |
体育 与健康 |
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 180 |
5 |
计算机 应用基础 |
依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及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72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180 |
7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和书写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198 |
8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 | 144 |
9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72 |
公共选修 | 心理健康 |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 72 |
社交礼仪 | 指导学生掌握不同公共场合礼仪规范,提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 36 |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植物生产环境 | 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规律以及灾害性天气和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状况等,能自觉的用于农业气候区划、作物生产栽培管理。 | 144 |
2 | 化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无机有机化学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进行溶液,滴定的分析操作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 108 |
3 |
植物保护
基础
|
了解植物保护发展概况;掌握植物病害、虫害、常用农药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害症状,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农药和剂型的识别,农药的配制和使用,农田常见草害的防治技术等基本技能。 | 144 |
4 | 现代农业技术 | 认识现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学会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技能和试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能够运用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农业试验方案的设计。 | 108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果树生产技术 | 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果树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 | 162 |
2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使学生具备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茶树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和绿茶加工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 | 144 |
3 | 蔬菜生产技术 | 使学生具备从事蔬菜蔬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蔬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 | 126 |
4 | 农作物栽培技术 |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概况;掌握主要大田作物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作物常用的一般育种技术、微生物培养的一般过程、常用农业微生物的生产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126 |
5 |
农产品
营销
|
了解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概念;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查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农产品企业的营销战略方案;掌握农产品市场分析的能力、开发客户的措施、识别竞争对手和制定竞争方案;能够确定农产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能够进行农产品品牌塑造和开发;能够对农产品定价和调整价格;能够进行农产品销售网络布局和物流管理;能够制定有效的农产品营销策略并予以执行。 | 108 |
6 | 农业新技术推广 | 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及新技术推广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了解农业科学实验中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田间试验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能够进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及总结,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原理、程序和方法,能够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的制定与管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安全、环保和服务意识。 | 108 |
专业选修 | 插花艺术 | 理解插花艺术流派,掌握东西方插花基本知识,能够开展常规插花创作,培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 36 |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接受企业岗位训练,掌握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的知识能力。强化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以尽快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
3.1顶岗实习采取统一安排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顶岗实习安排,结合生产季节和顶岗实习单位的需求灵活掌握。
3.2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学校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应一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
3.3实习过程中,学校选聘专业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
3.4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
项岗实习期间,学生须严格遵守毕业顶岗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保密要求,严格请假制度,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或无故缺勤;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写实习笔记,实习完毕后,学生要写出个人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根据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团队合作、学习钻研等六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对每一位实习生做出评价,在实习考核表上签署意见。
实习单位评价不合格的学生视为实习不合格。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日记、实习总结的质量评定实习成绩,签署意见。在实习结束后一周内,开好实习总结会;两周内,写出实习总结,上报学校。
九、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期为18-20周,其中教学时间不少于18周(含复习考试、入学教育、社会实践等2周)。周学时为30学时 ,每天6学时。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基础课 | 职业生涯规划 | 36 | 2 |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36 | 2 | |||||||
社交礼仪 | 36 | 2 | |||||||
哲学与人生 | 36 | 2 | |||||||
公共艺术 | 72 | 2 | 2 | ||||||
语文 | 198 | 4 | 4 | 3 | |||||
数学 | 180 | 4 | 4 | 2 | |||||
英语 | 144 | 4 | 4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2 | 2 | 2 | ||||||
体育与健康 | 180 | 2 | 2 | 2 | 2 | 2 | |||
心理健康 | 72 | 2 | 2 | ||||||
小计 | 1062 | 22 | 22 | 9 | 4 | 2 | |||
班会 | 90 | 1 | 1 | 1 | 1 | 1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基础课 | 化学基础 | 108 | 3 | 3 | 顶岗实习 |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144 | 4 | 4 | ||||||
植物保护技术 | 144 | 4 | 4 | ||||||
现代农业技术 | 108 | 3 | 3 | ||||||
专业核心课 | 农产品营销 | 108 | 4 | 2 | |||||
农业新技术推广 | 108 | 4 | 2 | ||||||
果树生产技术 | 162 | 4 | 3 | 2 | |||||
茶叶生产与加工 | 144 | 4 | 4 |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126 | 4 | 3 | ||||||
蔬菜生产技术 | 126 | 4 | 3 | ||||||
插花艺术 | 36 | 2 | |||||||
小计 | 1404 | 7 | 7 | 20 | 25 | 14 | |||
综合实训 | 234 | 13 | |||||||
顶岗实习 | 600 | 30 | |||||||
合计 | 3240 | 30 | 30 | 30 | 30 | 30 | 30 |
学期 | 实习内容 | 地点 | 时间安排 |
1 | 企业体验与认知 | 校外基地 | 随教学内容而定 |
《植物生产与环境》: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组织的观察; |
生物实验室 | ||
2 |
《植物生产与环境》: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
生物实验室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3 |
《植物生产与环境》: 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土壤PH测定; |
生化实验室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植物保护技术》: 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主要农业害虫类别的识别; 3、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的观察; 4、常用农药剂型和农药质量简易鉴别; |
植保室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
4 |
《植物生产与环境》: 1、真假化肥的简易识别与鉴定; 2、土壤温度与气温的测定; |
生化实验室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农作物生产技术》:
1、玉米人工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
2、油菜形态特征观察和不同类型识别;
3、农作物种子检验技术;
|
田野调查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
《蔬菜生产技术》:嫁接技术; | 植物实验中心 | 随教学内容安排 | |
《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加工制作; | 校外基地 | 春季 | |
5 | 《果树生产技术》:果树冬季修剪技术; | 果园 | 冬季 |
(一)师资条件
校内专职教师要求:主讲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具有助理讲师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
实训指导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含专科);有技师及以上资格,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企业兼职教师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有高等级技能证书,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从业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
(二)实训条件(教学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种子检测室、植物组织培养室、土壤检测分析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实训基地由学校独立建设或与外部企事业单位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能满足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1.种子检测室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1 | 种子检测室 | 物理天平 | 30台 | 至少1台/人 |
置床设备 | 1台 | 共用 | ||
电动粉碎机 | 1台 | 共用 | ||
多功能生物显微镜 | 1台 | 共用 | ||
电子天平 | 2台 | 共用 | ||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 | 6台 | 1台/5人 | ||
不锈钢扦样器 | 2套 | 共用 | ||
横格式分样器 | 1台 | 共用 | ||
种子低温储藏柜 | 1台 | 共用 | ||
pH计 | 2支 | 共用 | ||
磁力搅拌器 | 1台 | 共用 | ||
电热恒温水浴锅 | 1台 | 共用 | ||
成套移液器 | 若干 | 共用 | ||
发芽盒 | 若干 | 至少1套/人 | ||
快速电脑水分仪 | 1台 | 共用 | ||
数种板 | 40个 | 1个/人 | ||
玻璃干燥器 | 6套 | 1套/人 | ||
水分铝盒 | 若干 | 至少1个/人 | ||
硅胶 | 瓶 | 共用 | ||
电动筛选器 | 1台 | 共用 | ||
种子风选净度仪 | 1台 | 共用 | ||
电子自动数粒 | 1台 | 共用 |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2 |
植物组织 培养室 |
高压消毒锅 | 1个 | 共用 |
超净工作台 | 1台 | 共用 | ||
双筒实体显微镜 | 2台 | 共用 | ||
镊子、剪刀、解剖刀、酒精灯等小件 | 若干 | 1套/组 | ||
接种灭菌器 | 1个 | 共用 | ||
空调 | 2台 | 共用 | ||
调湿机 | 1个 | 共用 | ||
培养架 | 1个 | 共用 | ||
恒温恒湿培养箱 | 1台 | 共用 | ||
蒸馏水器 | 1个 | 共用 | ||
烘箱 | 1台 | 共用 | ||
电磁炉 | 4台 | 共用 | ||
培养瓶、培养皿 | 若干 | 1套/组 | ||
烧瓶类 | 若干 | 1套/组 | ||
干燥器 | 5个 | 1个/组 | ||
人工气候箱 | 1台 | 共用 | ||
干湿温度计 玻璃棒温度计 |
若干 | 1套/组 | ||
不锈钢接种盘 | 若干 | 1套/组 | ||
低温储藏箱 | 1台 | 共用 | ||
恒温振荡器 | 1台 | 共用 | ||
枪型接种镊 | 40套 | 1套/组 | ||
照度计 | 2个 | 共用 | ||
电导率仪 | 1台 | 共用 | ||
搅拌器 | 2台 | 共用 | ||
组培推车 | 5个 | 1个/组 |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3 |
土壤检测 分析室 |
土壤养分速测仪 | 1台 | 共用 |
土壤振筛机 | 1台 | 共用 | ||
土壤粉碎机 | 1台 | 共用 | ||
数显电热恒温水浴锅 | 1台 | 共用 | ||
坩埚钳 | 20个 | 4个/组 | ||
铝锅 | 5个 | 共用 | ||
实验室纯水机 | 1台 | 共用 | ||
磁力搅拌器 | 1台 | 共用 | ||
电热鼓风干燥箱 | 1台 | 共用 | ||
电热恒温培养箱 | 1台 | 共用 | ||
铝盒 | 100个 | 20个/组 | ||
土质勘探用具 | 5套 | 1个/组 | ||
环刀法土壤容重 测定仪 |
2个 | 共用 | ||
空盒气压表 | 1个 | 共用 | ||
轻便风向风带表 | 5个 | 1个/组 |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4 |
植物病理 实验室 |
电热恒温培养箱 | 1个 | 共用 |
超低量喷雾器 | 2台 | 共用 | ||
超静工作台 | 1个 | 共用 | ||
孢子捕捉器 | 5个 | 1个/组 | ||
手持放大镜 | 30个 | 共用 | ||
干湿球温度表 | 5支 | 1支/组 | ||
接种工具 | 10套 | 2套/组 | ||
解剖镜 | 5台 | 1台/组 | ||
黑光灯(带集虫装置) | 2套 | 共用 | ||
昆虫饲养盒 | 30个 | 共用 | ||
捕虫网 | 30个 | 共用 | ||
当地主要 病虫草害标本 |
各1套 | 共用 |
5.实训基地
基地名称 | 数量 | 面积(亩) | 种植规划 |
校内塑料大棚 | 2 | 4 | 蔬菜、花卉、苗圃 |
合作企业 | 6 | 500 | 蔬菜、果树、茶叶、苗圃、设施农业 |
1.图书资料 专业图书资料基本上能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并建有电子阅览室。
2.交流资料 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资料;有一定数量的校际学术、教学研究交流资料;有历年校刊、论文及学生优秀毕业论文(报告)等完整资料。
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用挂图、模型、教具、教学录像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4.注重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5.具有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上机课单人单机,并配有必需的教学软件。
6.注重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7.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促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四)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
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社交礼仪、哲学与人生)
1、使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语文
1、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交往和继续学习需要的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
2、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能通过网络、书报和杂志等各种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量,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
3、加强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增加就业机会,化解就业风险。
数学
1、在复习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英语
1、学习300个左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
2、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读懂与专业相关的简单技术、业务资料,如:简单的产品说明、广告和操作说明等,并能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3、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如:接待、处理业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以及填写业务表格和相关票据等。
4、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职业需求。
化学基础
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
4、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计算机应用基础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学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加强文字录入及0ffice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增加就业机会,化解就业风险。
体育与健康
1、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2、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3、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公共艺术
通过音乐美术鉴赏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意义化生存梦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专业技能课】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职业技能,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任务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职教特色。专业技能课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植物生产与环境
知识教学目标:获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主要了解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种类;掌握激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营养、土壤等主要因素对植物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能够判断植物生长环境因素的优劣;学会根据植物种类和品种,调控限制影响环境因素。
能力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主要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作用、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施用原则和技术。掌握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
思想教育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植物保护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2、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3、了解植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4、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2、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4、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5、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6、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草、鼠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具有从事病、虫、草、鼠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3、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果树(茶叶)生产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2、掌握果树(茶叶)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初步掌握果品(茶叶)品质检验的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果树(茶叶)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2、能独立完成优质果树(茶叶)种苗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育苗技术;3、掌握当地主栽果树(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茶叶)的整形与修剪技术;4、学会制订果(茶)园周年生产计划;5、掌握果(茶)树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6、熟练掌握春茶炒制技术。
思想教育目标:1、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蔬菜生产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蔬菜作物的栽培制度、栽培设施的类型、性能;2、掌握设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方法和主要蔬菜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4、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初步掌握果蔬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1、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蔬菜蔬种类10-20种、主要种类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2、能独立完成优质蔬菜育苗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3、掌握当地主栽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技术。4、学会制订蔬菜周年生产计划。5、掌握蔬菜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及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学会根据市场需求规律和各种蔬菜的生产特点,及时调整所种植蔬菜的种类。
思想教育目标:1、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农作物栽培技术
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识记主要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2、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管理
1.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制度;完善教学质量检查、监控的督导机制;实行教师业务、学生学籍的网络化管理。
2.建立健全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安全、考勤管理制度和实践成绩评估体系。
3.形成规范教学文件。
(六)教材选用建议
本专业主要教材选用见表。
主要教材选用表(建议)
课 程 名 称 | 教材版本 | 编者 | |
公 共 基 础 课 |
职业生涯规划 | 高教社 | 蒋乃平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高教社 | 朱力宇 张伟 |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高教社 | 张伟 | |
哲学与人生 | 高教社 | 王霁 | |
体育健康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张庆霞 | |
语文 | 华中师大 | 省编 | |
数学 | 湖北科技 | 省编 | |
英语 | 湖北理工大 | 隋思忠 | |
化学 | 高教版 | 刘尧 |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原子能 | 叶亚平 | |
公共选修课 | 心理健康 | 机工 | 姜志强 |
专 业 技 能 课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高教京 | 宋志伟 张宝生 |
农业经营与管理 | 高教京 | 刘强 乔家信 | |
植物保护基础 | 高教京 | 肖启明 欧阳河 |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高教出版社 | 肖君泽 | |
蔬菜生产技术 | 高教出版社 | 焦自高 闫立英 | |
果树生产技术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赵维峰 |
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学段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强化专业技能考核。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用于生产第一线的各专项技能,要强化对实践技能的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在毕业前进行,既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项技能,也便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价。实践技能是专业技能模块所教授的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以学校规定范围,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同时,可结合学生取得资格证书相关内容进行考核。
3.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依据学生表现、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4.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鉴定成绩记入档案,建立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毕业证书后方可毕业的“多证”制度。
九、其他
1.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结业证书。学生可在结业后2~3年内,参加学校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成绩达到规定合格标准的,换发毕业证书。
2.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帮助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